把井冈山精神播洒向少数民族学子心间
2016-10-18 作者:testing 来源: 浏览次数:0
——大力打造少数民族新生“井冈山爱国主义实践教学课”
南昌工学院作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目前共有来自50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16000多人。学校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现状,紧紧贴近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需求,充分利用江西厚重红色文化,特别是井冈山革命精神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打造出了少数民族新生“井冈山爱国主义实践教学”这一品牌课。
2014年,学校在历年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井冈山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基础上,选派20多名思想政治课老师上井冈山实地考察、认真研讨,系统开发出了“井冈山爱国主义实践教学课程”。并严格选拔学员、认真筹备教学,于当年组织了首批涵盖26个民族的146名少数民族预科新生参加该项课程,取得了圆满成功。2015年,学校更加注重优化教学设计,扩大受众规模,创新活动载体,将受众拓展到所有本专科少数民族学生和全体新疆克州高校毕业大学生培训班学员。先后组织涵盖19个民族的138名优秀少数民族新生和68名克州培训学员参加该项课程。实践教学课相继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教育台、民族画报、《江西教育》杂志、江西日报等媒体关注,课程连续两年荣获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相关材料在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展示交流,活动简报被教育部呈报俞正声、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一、通过井冈山革命主题入学教育遴选好“种子”
要增强井冈山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效果,选好“种子”是前提。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全员覆盖,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三股势力和江西红色文化三大主题教育,特别是开展了以“弘扬井冈精神,争做革命传人”为主题的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教育。
在每年一个月的入学教育活动中,每天播放半小时红歌,印发《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学习读本》10000多本,开展主题报告会30多场、专题演讲10余次,放映《井冈丰碑》、《东方主战场》和《井冈山实践教学纪录片》10多场。教育活动后,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均有近万篇。在此基础上,挑选出来自全校各个学院,涵盖多个民族的优秀新生赴井冈山进行革命传统现地实践教学。针对这批新生,学校又会组织20多天的集训,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学唱红色歌曲,排演红色节目。
新生们纷纷表示,一系列红色主题入学教育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江西厚重的红色文化,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教育,是“感悟很深,影响很大”的大学第一课。一位新生在自己微信中写道:“以前同学的学校广播每天放流行歌,而我们学校每天放红歌,顿时就感觉到崇高了,革命传统教育是可以融入生活,走进心灵的。”
二、通过井冈山现地实践教学活动培育好“种子”
要增强井冈山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效果,培育好“种子”是重点。实践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取消导游讲解,改由学校思政部老师或思政部老师指导学生讲解,让全体实践队员“在校当学生,山上当老师”,“时时都用心感悟,人人都登台讲解,个个都能当导游”。教学活动全过程,同学们“参观一个景点,讲述一段历史,朗诵一首诗词,齐唱一支红歌,分享一次心得,解决一个问题”。他们在博物馆里学历史、在故事会中悟精神、在黄洋界上颂英雄、在挑粮小道忆传统、在读书石前话发愤、在烈士陵园铭责任、用红色歌舞抒情怀。真正在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悟一路中选准切入点,激活共鸣点,把握结合点,提高站立点,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完成思想上的蜕变。
每年的实践教学活动,都能收获了一篇篇感人肺腑、言语真切的学习体会,一条条感受深刻、情感真挚的微信博文和10万多次的点赞。同学们边学边记,晚上回到宿舍还在微信群或QQ群里交流心得、讨论问题,各民族学子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全过程中,没有一人掉队,更没有一人违纪。
教学活动在同学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回族姑娘马昕聆听了革命英烈故事后不禁热泪盈眶;维吾尔族女生土伦阿依在各民族同学互帮互助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情谊;有位同学听了《一根灯芯》的故事后讲:“倘若我们还将大学生活定格在手机屏上,沉寄在虚拟网络中,沦陷在无休止的睡眠中,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有的同学在走完挑粮小道后,对曾经埋怨学校生活条件,遇到小困难就怨天尤人而感到深深自责;回族学生张成龙回校后一个月的生活费从原来的800元降到了540元,他要把剩下的钱捐给山区的孩子,让井冈山精神传播得更远……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一次井冈行,一世井冈情;一次井冈行,终身爱国心”。
三、通过井冈山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播撒好“种子”
要增强井冈山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效果,播撒好种子是关键。返校后,学员在校内充分发挥出“种子”的作用,开展一系列教学成果展示和转训活动。他们下到班级开展班级宣讲会和经验分享会,结合井冈山上的所学所悟排演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举办井冈山实践教学体会报告会。学员们还自觉组建学习困难学生帮助小组、公交站执勤队、图书馆服务队、膳食督察队等,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井冈山精神。党委宣传部每年都认真梳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拍摄制作成纪录片《井冈日记》,将汇报演出、体会报告会制作成宣传片,将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微博感言和调查问卷筛选集订成书,制作宣传喷绘,并将这些资料在图书馆大厅长期展出,配上专业讲解,组织全校新生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实现全覆盖教育。学校专门在校史馆布置了一个展厅,展示历年来实践教学成果,并将此打造成井冈山精神校内实践基地。
学校以展览为平台,使之成为传播井冈山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继续让井冈山精神成为学生武装思想、坚定信念的强大武器。
通过井冈山实践教学学员的不懈努力,全校每年均有一万余名学生通过参加座谈、观看演出、聆听报告、观摩展览,实实在在接受一次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他们表示,虽未到井冈山,但通过赴井冈山学习的同学言传身教,他们同样学习了井冈山斗争历史,真切领悟到了井冈精神。他们立志与这些“种子”一起,自觉担当起弘扬井冈文化,践行井冈精神的光辉使命。
今年,我校将把该项课程拓展延伸为“‘四个摇篮’实践教学”。将江西“人民军队摇篮”、“中国革命摇篮”、“共合国摇篮”和“改革开放摇篮”统一起来,形成历史跨度宏大、历史知识厚重、教育意义深远的实践教学课程。
连续组织少数民族新生赴井冈山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们的思想和心灵产生了震动与变化。学校深刻认识到,不论社会如何纷繁复杂,学生总体上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传统教育永远不会过时,思想政治教育永远有效。学校在认真总结实践教学中领悟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瞄准问题抓教育才能确保针对性,只有抢先占领抓教育才能把握主动性,只有创新方法抓教育才能增强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