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上诵诗篇 挑粮小道显团结
2016-10-31 作者:党委宣传部 来源: 浏览次数:0
编者语:1928年8月30日,红军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依托黄洋界哨口工事,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四个团的进犯之敌,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灭了湘赣两省“会剿”敌军的威风,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10月29日上午,2016年井冈山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活动的师生们身着红军服,高擎红旗,冒着连绵细雨,在云雾弥漫中列队行进至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
回族小伙马军、仫佬族女孩邓楮尹分别为各班讲解了近代词《西江月﹒井冈山》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价值。随后两支队伍“会师”于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的纪念碑前,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毛主席1928年在红军取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欣然写下的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声声颂词回荡在黄洋界上空,仿佛重现了那场伟大的战役,记者仿佛听到了嘹亮的号角声、奋勇的杀敌声和胜利的欢呼声。
“当年的红军战士虽然没有优良的武器设备,但却拥有民心,军民众志成诚,一起设下竹钉阵、竹篱笆障碍、滚木雷石、壕沟阵,最后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战胜了数倍之敌。我为红军以简陋装备以少胜多的壮举所深深折服”,蒙古族小伙田洪学说道。
连绵不断的细雨、蜿蜒崎岖的山路,没有阻挡同学们前进的步伐。怀着满腔热血,同学们高举旗帜、一路高歌,来到了红军挑粮小道。为了更深切地体验当年红军奋战的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挑起粮担重走了当年红军挑粮道。看着崎岖、狭窄、泥泞的道路,同学们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紧跟着一个踏上这往返距离1200余米的体验之旅。记者一路随行,目睹着各民族的同学们相互搀扶,互相鼓励,相亲相爱如同一家人。
行进途中,苗族姑娘沈禹亦因体力不支无法继续行进,藏族小伙才让当周虽已是气喘吁吁,却主动背起了体弱的“妹妹”;藏族姑娘卓玛文毛看到维族姑娘艾克旦落队,赶紧上前搀扶,并鼓励艾克旦坚持下去; 老师们一路站在道路的外围,反复叮嘱同学们“靠山体侧身行走,小心脚下路滑”。
走完挑粮小道后,同学们已然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在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下,同学们的疲惫感顿时全无,开始了“胜利”后的狂欢,在哨口营房旁热烈地拉起了红歌,歌声此起彼伏,尽显我校学子的青春风采。(顾敏杰、陈攀、梁佳宁)